查看原文
其他

探校录 | 用耶鲁教育理念做本土国际课程,一所美式高中的“大世界观”

2015-12-25 夏乔 外滩教育



上海美高学校的英文全名叫做“LivingWord Lutheran Shanghai”,它是美国“LivingWord Jackson Wisconsin”的在华分校,隶属于全美最有影响力的Concordia教育体系。在上海众多提供国际课程的学校中,上海美高学校的特色是“经验”和“视野”:学校背后有着丰富的海外申学经验,使其对于如何在中学里有规划地培养学生也就有了独到之处;而视野则来自校董耶鲁学习的经验,不单单将学生培养成一个“美国人”,更多坚持引导学生的全球跨文化视野和本土文化传承,是学校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落点。本月初,外滩教育记者来到这所学校,旁听该校课程,并对学校董事长进行深度采访。


文/夏乔 编辑/吴妍娇




位于闵行区北的华漕镇,是上海著名的国际学校聚集区,上海美高学校就坐落其间。和大多数“奢华”气质的国际学校不同,上海美高学校的外观看起来竟有些朴素,方正的白色教学楼面上没有太多装饰,蓝色的英文校名和校徽看起来十分醒目。


走进教学楼,你会接连遇到好几位长着老外面孔的帅老师用颇为标准的普通话打招呼,擦肩而过的同学们也都是颜值颇高的“歪果仁”。


上海美高学校的英文全名叫做“Living Word Lutheran Shanghai”,它是美国“Living Word Jackson Wisconsin”的在华分校,隶属于全美最有影响力的Concordia教育体系。在该体系中,共有10所大学,200余所中小学,还有学前教育,而其中11所是美国境外的国际学校,上海美高学校正是在中国开办的两所学校中的一所,另一所是位于浦东的协和国际学校(Concordia International School),全部招收国际学生,而上海美高学校则是一所招收中国学生的纯美式高中,学生在这里毕业时获得美国学籍。


除了拥有Concordia教育体系的背景,上海美高学校同时也隶属于全球教育联盟(Global Education Alliance)集团公司。作为一所拥有留学咨询背景加持的国际学校,在学生申请学校方面想必有不同于其他国际学校的经验积累。在这些背景之下,这所国际学校能给学生带来什么特别的发展?


学校提供和美国高中完全同步的课程,还选择了美国的AP课程体系,而且据说学生可以对课程提出自己的建议,甚至可以联名上书申请开课,这样灵活、丰富的课程体系是否真的能够与合理的师资力量配合起来,形成合力,提升学生的能力,在有广度的同时兼具深度?


带着这两个疑问,我对上海美高学校进行了深度的探访。


外教光有美国背景还不够,课程可以双向选择


要衡量一所国际学校的师资力量如何,外教的比例无疑是首要标准。在美高学校,总体师生比例为1:4,外教与学生的比例是1:6,占到了全部师资力量的三分之二。虽然这个数字在国际学校中并不算惊人,但在这里,几乎每一个外籍老师都至少拥有两国以上的教育或工作背景,并且分别来自9个不同的国籍。这给美高学校的课堂带来了极为丰富的经验。


比如必修的数学课,上课的就是一位印度老师。在理科方面,如果说有哪个国家能和中国的水平相媲美,我想最有可能的就是印度了。


我旁听了小半节10年级的Pre-calculus课程,内容涉及到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其实上课的模式和中国老师在公立高中的差异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印度老师也会非常认真地讲解习题,不同的地方可能就在于他更多地把形成解题思路过程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且看得出来,在国际学校,中国学生的数学水平还是相当不错的,老师当堂出的题目几乎所有学生都轻轻松松就完成了。




社会科学部主任Larry Synclair算得上是美高学校的明星教师了。他本身是美国人,曾做过美联社和CNN的记者,并且在东欧和莫斯科工作了10年,拥有博士学位的他在美高学校负责教授跨文化研究和新闻学。除他以外,学校教授经济学的老师,是亚美尼亚籍的经济学博士,他毕业于复旦大学,因此中英文皆佳。


翻看美高学校的课表,我发现跨文化交流、领导力及新闻学课程几乎贯穿了9年级到12年级的学习时间,董事长方正先生坚持教授课程的老师必须拥有多国学习和工作的经验,而且他们不仅仅是来自像美国、中国这样的超级大国,学生们更需要体验一些来自小国家的特殊文化和经验。


“他们的专长可能是各种科目,但是,我希望每一个老师都变成文化大使,让他们对自己来自的地方的社会、政治、历史、经济,做一个地区研究,开一个短期课程,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学的时候,就开始知道,比如印度跟中国有什么不一样?包括中东今天发生的问题,我们也有以色列的老师,他除了自己教生物以外,我还会让他跟孩子们解释,为什么今天在中东会有这么多纷争?为什么回教徒、犹太教徒和基督徒都在抢耶路撒冷这个地方,它真正的根源到底在哪里?犹太人为什么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遭受这么大的痛苦?”


这也就是为什么学校坚持要求学生先学世界史、再学美国史,因为学校希望学生能够拥有全球视野,把格局放大。教授世界历史的是一位特别可爱的来自美国的大胡子老师,我仅仅旁听了十来分钟就觉得这门课简直太有意思了。




上课前,Andrew老师先给学生发了一份阅读材料,并且用我从未体验过的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方式朗读全文。


课下我问他为何要如此大费周章,让学生自己阅读不就行了,他们都是高中生了。他说,他坚持让学生在看到文字的同时也能用耳朵听到,用感情把文章阅读出来,他们会更容易理解文字中的含义,才能真正进入文字。


而且有些学生的学习是基于视觉体验的,而另一些学生则更偏向于听觉体验,如果老师这样阅读的话,这两方面的技能就都能够被调动起来。这样一来他们就既是读者,也是听众。这对他们以后要参加的托福考试也有益处。


除了用各种形式来使课堂变得生动不沉闷(他曾经穿过苏格兰裙到教室上课),Andrew老师对学生学习历史的目的也有独到的见解。




“关于历史,重要的从来不是‘什么’,而是‘为什么’。你为什么这么想?事情是如何发展的?我不需要知道是谁在哪一年干了什么事。记忆一堆细枝末节、毫无联系的事实只为了应付一个考试测验,真的毫无意义。历史的精彩在于事物间的联系,以及在此过程中成就了一些什么样的人物。这才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大方向。我们需要理解,历史不是一个死的东西,而是一座活生生的博物馆,我们都身处其中。而且每天都在变化中。”


虽然Andrew老师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而且之前在美国教授的也是英文和文学,但是他从来不觉得历史应该围绕着美国转,甚至他还吐槽美国的高中课堂也只是标榜自己国家的历史。


“我希望我的学生能理解一点,并非除了自己的文明,其他的文明都是愚蠢的,相反它们适应着不同的历史情境,因此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在美国,世界历史似乎是以欧洲为中心的,而事实上这是错误的,我们对中国、印度等国家不甚了解,这也是有问题的。这样一来,简直把是大半个世界都忽略了。我们知道,欧洲大概占据了世界人口的14%,而美国只占了6%,看上去我们才是那不太重要的脚本。而中国和印度他们占据了世界人口的大半,他们才是真正重要的故事。”


也正因如此,学校在上美国历史课的时候,会让一个白人老师和一个黑人老师同时教,从不同的观点,让学生了解美国黑奴解放以及内战的真正背景。


“我在耶鲁大学读书的时候,我会不停地问自己:我们眼睛看到的就一定是事实吗?我们今天学到的历史就一定是真实的吗?如果不是,我怎么发现真理?这不就是我们学历史真正最重要的一个缘故吗?而不是为了学一些很早就死去的人做一些已经成为过去的事,学习历史的真正目的是让你面对未来。”董事长方正说。


不过在美高学校当老师也不容易,因为课程是可以双向选择的,除了AP课程学生必须要通过测试合格才能修读以外,学生对老师也有满意度调查,如果不喜欢老师,也可以申请调课。


这时候恐怕只有像Andrew那样风趣幽默的老师才能百分之百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了吧。而且只要有超过10个学生联名申请开课,通过董事会批准就可以实行也确有其事。之前就有学生提出学日语的意愿,响应者众多,于是日语版就在课后真的开办起来,并且计入学分。校董唐雯女士说,学生既然有受教育的需求,学校没有理由不满足。


纪律主任也要外教!


穿梭于课堂和校园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不少外教。这原本在国际学校也不算什么特别稀奇的事情,但是后来从校董唐雯女士那里了解到,美高学校的音乐、美术、体育老师通通是清一色的外籍老师,甚至连学校的纪律主任和宿管主任都是外国人。


这不免让我有点惊讶,毕竟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在美国从小就受到格外的重视,请外教来上课,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原汁原味的美高生活也是无可厚非,但中国的学校和老师在纪律管理上一向以严明著称,请个外国人来管纪律难道不是白白浪费了我们的长处吗?


其实在高中里,所谓的纪律管理并非像在中小学里那样事必躬亲地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或是形成规矩,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觉,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对学生使用技术的管控显得尤为重要。


Martin老师在美高担任宿管主任,白天他还要教授西班牙语的课程。他告诉我,现在的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频率太高了,甚至有时候还会沉迷于此,这已经成为了很多学校共同面对的一个难题了。




在美高学校,关于手机的纪律要求是,每天晚上7点把所有学生的手机统一收上来,放在locker里,第二天早晨7点吃早饭的时候再发还给大家。而如果他们早晨起不来的话,就无法拿到自己的手机,这一过程也是教会他们对自己负责任。针对在使用电子产品方面屡教不改的学生,学校会收走他们的手机或电脑一周,帮助他们形成自觉。不过,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沟通往往是最有效的方式。


对于那些违反了纪律的学生,学校也有一定的惩戒手段,包括口头警告,detention(自己一个人在办公室反思或完成未完的任务),还有清扫寝室等等。


每天在学校的走廊里都会张贴当日的detention roster,凡是被提到名字的学生都要自觉地在下午3点10分第九节课下课后,到办公室领受相应的惩罚,而且我也确实发现很多学生都会在放学后看一眼自己有没有“中招”。




听到这里,我忍不住深吸一口气,内心腹诽,这似乎比我当年上公立高中时的纪律还严啊。其实我们大多数人想象中的外教会管的比较松,其实也不尽然。就比如美国东岸的很多私立学校,尤其是一些有教会背景的学校,反而会非常严格。


不过在美高学校,纪律也不完全是不可更改的铁律,学生是有充分的自主权力的。由于美高有学生自管会,职责也涉及管理生活方面的琐事,所以只要学生联名提出意见,就有可能得到校方的同意做出改变。


学生会主席Teresa说,“我们已经是高中生了,有权利去保管好自己的手机,并且用手机做正规的用途。我们可以一起起草一份协议,保证我们会合理地使用手机,用手机学习,我们的签字代表我们的承诺,由老师签名代表她认为学生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手机,再由家长签名,如果这份协议通过了以上几个步骤,学校就会同意学生在晚自习使用手机。”


只有GPA过关才能参加学校活动


在美高学校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只有文化课成绩(也就是GPA)达到2.5以上,并且平时课堂表现良好的学生,也就是传说中的“role model”(模范榜样)才能代表校运动队上场比赛。“因为学校希望台下观众看到的在赛场上拼搏的队员不但能赢得比赛,并且每一位队员都可以成为其他同学的 ‘Role Model’。”帅气的足球队队长Sonny对我说。


美高学校对每一位上场打比赛的球员都设定了最低标准,并不一定要求GPA满分,但一定要保证GPA保持在一个平稳的水平,然后才有资格去参加比赛。


传统意义上来说,有不少学校只要求体育特长生在体育方面表现突出,可以为学校赢得荣誉就够了,关于学习成绩则持无所谓的态度。但是美高学校却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比如你要上场打比赛,那么成绩就一定要好。


另外一方面,作为国际学生,以后要申请美国的好大学,在学术方面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水平,不能以体育作为成绩下降的借口。事实上,这一点是极具美国特色的。因为在美国,很多体育生都能够进入美国的一流大学,而且他们的学术水平也绝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偏科严重,对学习一窍不通。



校篮球队


如果说参加校体育队能够激发某些学生的学习热情,那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提升的就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美高学校引入了美国高中的社团组织Key Club,这是一个强调社区服务的社团组织,而学校超过半数的学生都是Key Club的成员,是学校最大的社团。除了社长和副社长以外,组织还设有财务部、秘书部、编辑部和IT部,小小的一个学生组织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学生们会定期走访诸如唇腭裂儿童福利院,或是每周二都会去附近的社区帮忙清洁,还有就是去农民工子弟学校与那里的孩子交流音乐和英语,丰富他们的课业与生活。Key Club不同于大多数国际学校花样繁多的社团组织,更强调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虽然学校对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和社区服务十分重视,但是董事长方正先生对学生参加此类活动的目的有不同的解读。“近年来,有很多申请美国大学的同学发现,美国大学十分看重社区和志愿者的经验,于是他们就解读为这是申请美国学校必须的条件,而忘记了它背后真正的含义。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在于培养未来社会的领导者,而要成为一名领导者首先必须具备观察和分析的能力。”方正说。


“因此,我在鼓励我们学校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社区活动的时候,先去想为什么这种事情会在我们国家发生,而今天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政府和我们的社会到底对于这些在某些方面很不幸的人有怎样的对策,是不是真的有效?如果有一天我有这种能力,我会怎么做?这才是最重要的,你培养了这样的能力,将来不管在什么行业,你都会开始观察和思考。仔细想想,这不就是我们未来所需要的领导者吗?”


正如学校强调要打造一个纯美国高中式的校园环境那样,学生的高度民主自治可能是其中最能体现美式校园特色的方面了。学校的学生会组织都是由学生自己选拔的,就像在大学校园一样,竞选者报名以后要做presentation,还要自己拉票,之后还有一个必需的辩论环节,如果两位同学同事竞选一个职位,就会给他们一个相同的辩题进行辩论,这有点像美国总统大选的意味。


事实上,辩论似乎是美高学校的一个特色活动。董事长方正先生更是亲自担任学校辩论社的指导老师,并且每周至少一次对学生进行指导。他会给学生一个辩题,让他们自己讨论。


“辩论真正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学会吵架,而是你如何基于对于某件事情的判断,找出自己逻辑思维的方式和评判别人逻辑思维的方式,从而发现真理。”方董事长说,“其实我们学习知识最重要的两个目的就是发现真理和确保社会正义。所以我们会教导学生辩论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之后我们再帮助学生调整他们本身逻辑思维的方式,并让他们形成观察这个世界时的价值观,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除了校长亲力亲为的辩论社,学校的另一大福利就是领导者论坛,邀请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来学校跟学生分享个人经历,而这一概念也是来自方董事长的母校耶鲁大学。


“到目前为止,我们请来了全世界最大的一家律师事务所驻上海的总经理给学生讲一个律师的社会责任到底是什么。还请到过华尔街投资银行的资深副总裁来学校给学生讲投资银行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家都想去华尔街,什么样的人可以在华尔街成功?而我们接下去即将邀请的是一位很特殊的贵宾,他才17岁,是无线遥控赛车的世界第一。他的大学第一志愿是斯坦福大学,他要念的是动力机械,因为他已经从操控赛车中知道:流体、动力、物理学、数学、统计学和材料,到底有多重要,他已经完全知道他为什么要去学这个专业,而我希望他来谈谈他的父母亲给了他什么样的支持?他如何在无限遥控赛车和美国学校课业之间找到平衡?”学校希望给孩子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机会,并且相信相比坐在正式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学到更多。


目前上海美高学校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招生,未来也会统一开办从一年级开始的九年一贯制的小学双语课程。现在学校中国学生和国际学生的比例为3:1,未来可能会扩大到1:1,因为学校希望有更多的外国和港澳台的朋友能够在中国结识更多优秀的小伙伴,更了解中国,同时也给中国家庭更多与国际化接轨的机会,培养全球视野。




对话上海美高学校董事长方正

我将在耶鲁学习的经验融入了国际教育




B=外滩教育

F=方正


B:据我了解,美高学校之前是有留学培训这方面的背景的,所以对学生的认识和培养会有什么不同吗?


F:美高学校的董事会组成,也就是它的主要股东的确是在过去有多年教育资讯和培训方面的经验。就我自己本身而言,我等于是从一个专业的教育资讯顾问变成如今来经营一个学校。美高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学校,但是它的主要经营者是有这样一个前身背景,这样的一个背景会让我们了解到中国的父母和孩子,在接受正式的国际教育以外,还有什么样的需求和期望值。


B:在此行之前,我也浏览过关于美高学校的媒体报道,我还记得有一篇曾经提到,美高学校承诺,即使是最后一名的学生也能进入Top100的美国学校。那么我就想知道你们对于最后一名的学生,会有怎样特别的关注,不管是成绩还是课外活动等等方面,你们会怎么将他打造成美国学校想要的那种学生?


F:就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概念来说,我们在评审一个学生的时候,纯粹的就是以这个孩子的学习能力,更直接点,就是以他的考试分数来做评判,所以,您今天讲到这个孩子是“最后一名”的时候,按照我们的认知,指的就是这个孩子的考试分数是最后一名。


但是,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就是,中国学生在申请美国学校的时候,不一定成绩最好的学生就申请到最好的学校。为什么?我们的认知就是,国外的学校在评判一个学生的时候,它可能会看到这个孩子更多层面的资格、资质和能力,甚至是兴趣。因此,这个“最后一名”的学生,他的各项能力真的就是最后一名吗?


所以,事实上,就我们学校而言,我们的老师不会单一地因为一个孩子的考试分数来评判一个学生的能力、竞争力甚至是他未来的发展潜质,我们会帮助他了解到他的能力和兴趣的交集点在哪里。一个人只有做到自己最喜欢和最适合做的事情的时候,他的竞争力和自信心就会油然而生。


更具体而言,第一,这个孩子必须要在我们学校毕业,并且显示出对于学习的兴趣;第二,我们会帮助每个孩子发现他们本身的专长和兴趣所在。


B:我之所以会问这个问题,我们在走访学校以及和接触中国家庭的过程中也发现他们中的许多的确是有所谓的名校情结的,因此,在我看来,美高学校的培养理念会相对比较讨巧,也刚好迎合了中国家庭的升学观念。


F:就我自己而言,我是耶鲁大学的毕业生,我经常跟我学校的孩子说的一句话就是:如果我也可以进耶鲁大学,你觉得还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我在演讲以及跟我的学生交谈的时候,我都会强调,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不一定一直都是全校第一名,虽然我考试成绩还不错,但是有很多人可以考到我这样的分数。


而今天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显示出你作为未来社会领导者的热情和潜力,哪怕是从很小的事情里面,显示出来你对别人感受的一种关心,对于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你的同辈无法解决,但是你有更具创意的解决方法。


美国学校在看到你作为未来社会领导者的潜力的时候,并不是要看到你有多少的奖状、认证以及在比赛中取得多少荣誉,而是在于你对周遭的事物有没有一种尖锐而独特的感受,以及一种意志,就是在发现某个问题的时候,会主动思考和尝试解决。


今天,很多学校不会去强调这一点,主要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学校的排名一定代表这个学校的资格吗?排名越高的学校一定代表它们适合每一个学生吗?那么我也问过我自己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小姐一定会变成全中国最时髦的太太吗?但是我们换一种方式,用这个去鼓励同学,让他们知道他们的潜力是无可限量的,不要因为现在的成绩或者是考试分数而决定一个人的竞争力。


我们用这样的例子来提醒那些功课很好、考试成绩很高的学生,同样,我们也以此来鼓励那些因自己的考试成绩而对自己产生怀疑、没有信心的学生。我们是让同学们知道,念中学的唯一目的并不仅仅在于上好大学,但如果你能真正了解到中学教育的目的所在,并且将你的时间规划好的话,那么上好大学只是成果之一。


我经常会跟我的学生讲一个我小时候外公和我讲的一句话:人有两只脚,钞票有四条腿,如果人的两条腿要去追四条腿的,那样会很辛苦,几乎都追不到,但是你为什么不去做一些事情让四条腿的钞票回来追你,那样就会容易得多。我跟每个同学说,当你做每件事情的时候,不要总想着我今天做这件事情是为了要上一个好大学,这样就完全否定掉了接受教育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反过头来讲,I want to take my fullness out of myeducational experience。其实到最后,你会惊讶地发现那些最好的大学会因为你已经变成那些学校想要的学生,它们的标准也会有所改变。


B:您是耶鲁大学毕业的,那能否谈一谈您个人的教育经历还有成长经历?


F:其实我在学校里面一直都是一个很顽皮的学生,就像我刚刚讲的,但我仍旧希望念最好的学校,耶鲁大学就是我当年的第一志愿。但是,当我跟我的父亲说我想要申请耶鲁大学的时候,我爸妈跟我说:“你千万不要跟别人说,等你申请到了再讲。”


我那个时候很诚实地评估了我自己,我在学校的成绩很好,算是一个好学生,但我不是永远的第一名。虽然我考试分数也不错,但考的到我这个分数的人也很多,于是我开始思考怎么样才能显示出我的独特性。


之后我就想到,我从7岁开始被我妈妈逼去学小提琴,我其实起先很不愿意学,每次都装病偷懒,但是到后来我母亲把我送去考乐团的时候,一旦有人把我放到那种有竞争的环境里,我就绝对不肯输,于是我就开始自己主动练琴了。


14岁的时候,我考进了台湾排名第一的职业交响乐团,我是里面最年轻的职业小提琴手,台湾的教育部评定我是音乐资赋优异,让我出国学习小提琴。那时候,我父亲说了一句话,他说你再考虑一下,你变成马友友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人贵有自知之明,那时候对自己一评估,发现自己虽然具备竞争力,但是如果我将来硬是要走专业小提琴这条路的话,会很痛苦,所以我决定不去学。在我当时的那个年纪,有机会出国,是很多人都很羡慕的事情,但是当时我很冷静地思考之后决定放弃。


之后,我上了高中,那个时候个子又瘦又高,当时我们学校的篮球教练看到我,硬是把我拉进学校篮球队,我还记得,他当时跟我说一句话,“长到这种身高不打篮球,这叫浪费社会资源”。


好吧,我就进篮球队了,可是,那时候我不会打篮球,我认为我自己是一个音乐家,所以呢,我变成了板凳球员,大部分时间坐在板凳上,帮大家提毛巾、提球。如果我没有被选进篮球队,我可能这辈子都不会运动,但是我既然进去了,我不就愿意输人,我开始不断加紧练习,而且我知道,人家也可能会加练,我真的要变好,我不仅要努力,还要变得聪明。所以,我开始学习体型跟我一样,打一样位置的成功的职业球员,他们的绝招到底是什么?另外,我问我自己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的球队最需要什么样的球员,做什么样的事情,当我定好方向以后再努力,我发现非常容易被接受。第二年,变成先发球员,我高三的时候变成市级明星球员。


我说这样一个经历,并不是说炫耀我当了一个明星球员,而是要告诉所有人,我是怎么样找到这个方向,并且说明,人要想成功不仅仅是要努力,还要变得聪明,做对的事情。我当时就把这个经历写下来,之后就进了耶鲁大学。


如果我没有那次跟我们学校招生办主任聊天的机会,我会跟所有的学生说,美国名校要的是均衡发展的学生,不要书呆子,这就是很多家长和老师会跟学生说的话,那些家长送他们的孩子去学钢琴、学画画,为的是多才多艺,但是没有一个真正的目标,然后等到学校的功课紧张了之后就全部放弃掉。


我当时是入学的第一个礼拜,我在我们学校的大厅里面碰到我们学校招生办的主任,主任主动叫了我的名字,他说我很期待听到你什么时候拉小提琴,我当时很惊讶,你怎么可能会记得,再过了一两个礼拜,我们的招生办主任召集了我们那年刚刚进去了的所有的国际生谈话,了解到他们的问题以及我们有什么帮忙的,所以,我就借由这个机会,问了那个主任,我说我会打篮球,会拉小提琴对我进耶鲁大学是有帮助的?他说有帮助呀。我说可是为什么会有帮助呢?我现在已经进学校并且我念的不是音乐系,我也不是学校篮球队的人,为什么会有帮助?


之后,他笑了,他说你一定以为是多才多艺,其实不是,我们从这里面看一个人的个性特质,他说我这样来跟你讲,你把100个不一样的人摆在一起,每一个人都有不一样的兴趣爱好,但是,在100个有不同兴趣爱好的人里只有10到15个人能把他们的兴趣爱好变成专长,只有2到3个能把他们的兴趣爱好变成专精,他说,我们在找的就是这种个性特质的人。我们要看的不是你喜欢做什么,而是在于你喜欢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会不会真的把它做得很好,好到什么样的程度,以及你是怎么样做好的。我们从这里面来看,这个孩子未来成功的潜质到底是什么?所以你可以看到,最好的学校在评审一个学生的时候跟其他人的方式是不太一样的。


B:所以,按照您说的,每个学生都会有其兴趣所在,学校就是要鼓励学生在他们所擅长的和感兴趣的领域做到最好?


F:首先是要鼓励。我跟我的同学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绝大部分的人只是喜欢而已,比如,你喜欢看电影,如果你可以评判一个电影什么叫做好,什么叫做不好,不就是有影评人这个行业吗?如果今天看一个学校的评审委员,就美国大学来看,他说一个人喜欢看电影的时候,居然能看出门道,看出其中的道道来,那这个人将来喜欢做什么都有可能会出类拔萃。


一个人如果能用自己本身所观察到的东西,这样子走下去,而且能够走出名堂来,这就是我们希望在教育以外,让每个同学都了解到为什么到了最后他们会对有一些学科的学习会失去兴趣,绝大部分的原因可能跟老师的教法有关,他让这个孩子认为这就是考试的工具而已,第二就是这个孩子自己觉得,这个学科跟他将来要做的事情、和他真正有兴趣的东西无关。我们中国人非常实际,当他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就会想,那我不学又怎么样呢?


如果今天,我们要用这种非常实际的眼光来看我们学习的目的:第一个是为了考试的分数,第二,它要跟我的生活直接相关。那么真正该担心的不是这个孩子在学校的课业表现,而是他有这种价值观,在他离开学校之后,他会不会持续学习。


我跟我的学生讲,按照现在的科技水平,他们每个人活到90岁、100岁都没有问题。你又没有算过平均一个人在学校里面接受正式教育的时间有多少,绝大部分不会超过20年,如果你没有建立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和习惯,是不是代表你这辈子80%的时间你会落后。


如果我们的学校只让我们的同学感觉到我们今天的学习只是为了分数,是为了有一技之长,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我可以说,你培养的这个人将来会被社会淘汰掉的几率实在是太高了,他也根本不知道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B:所以你们会让学生自己去figure out什么是学习的真正目的,什么是对的事情吗?


F:教育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大家辨别对错,追求真理。如果连这个能力都没有,光是让孩子学了一大堆符号,那么他将来出去能有什么用呢?当然,我们要宣传的这个观念,还有加注到我们学生身上的这种价值观,不是一蹴而就的。


常常你会发现,你面对的孩子,在来到你的学校以前,有很长一段时间是被别种价值观培养的。所以,我们会花一样多的时间来跟家长做沟通,因为我们了解到一点,如果和家长之间没有共识,是不可能会成功的。美国人有一句话:It is collected effort。这是一种合力,因此,我们说,我们的学生在入学考试的时候,对于家长的面试其实跟这个孩子的入学考试成绩一样重要。


B:所以你们会面试家长是吗?


F:肯定会,我们会对家长进行面试。我们会跟家长谈,当我们接受到这种委托和责任来培育这颗种子的时候,我们也想知道,这颗种子是从什么样的花园里面来的。


B:所以,我有一个疑问,现在很多把孩子送到国际学校的家长,他们对教育是有自己的想法,希望自己可以参与其中,这对你们来说会是一种干涉或阻碍吗?


F:其实我们非常鼓励而且很感激学校和家长之间有合作的机会。我一直想创造的我们学校的一个特点就是本土化和国际化。


什么叫做本土化,很简单,有多少把孩子送到国外念书的家长希望他们的孩子变成不折不扣的美国人或者是英国人?有多少孩子在刚刚接受国际教育的时候水土不服,是因为他们念的国际学校在教授课程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这个孩子在以前的教育环境里面接受到的知识点是哪些,他的学习方式是什么,如何帮主他们适应,这就是任何成功的国际教育所具备的条件。


第二是国际化,你看现在典型的美国学校,把孩子送到美国去,念小学也好,中学也好,所有的老师都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他所看到的世界就是美国人所看到的世界。他们在学校里教的美国历史、美国地理其实都集中在美国,他们所谓的世界历史,其实75%都是关于西欧。


耶鲁大学的校长在跟我聊天的时候,他就提醒我说,我们的教育其实就是在帮孩子准备未来,教育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让我们的学生了解到未来是什么样子。


耶鲁大学的校长这么跟我说,美国、西欧的确非常重要,现在还占着全世界超过40%的GDP,但是20年、30年以后呢,事情就会变得不一样,亚洲在那个时候就会占全世界60%以上的GDP,光是中国、印度就有可能在20年以后取代美国、西欧的位置,在那个时候,东南亚的成长会很快,但是真正成长最快的是非洲。


我们这样来看,有多少教育会帮助我们的孩子了解非洲、印度、俄罗斯和中南美洲,今天十几岁的人在他们40岁以前,他们事业最忙的时候,发挥光彩的领域跟他们父母亲出彩的领域可能也完全不一样,那个时候所谓的竞争企业也会不一样。而如果现在的教育只是着重在过去或者是现在,你觉得孩子到底为未来做了多少准备?未来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我们怎么样帮助我们的孩子了解到这一点尤为重要。


B:听说您经常性会给学生授课,还有演讲,因为我很少会看到学校的校长或是领导参与到学校的实际授课当中。


F:你可以这样来看,耶鲁大学的每一任校长或者是院长都是从教授开始做起的,他如果没有经历过教育,不热爱教育,他怎么能管理好一群提供教育的人呢?不过,实际上来讲,我在每个阶段都还在学习。


外滩教育微社区“外滩吧”开通了,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欢迎参观、吐槽!


进入外滩吧,请戳“阅读原文”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